昨天看书,讲到孟子跟齐宣王的一段对话。其中的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齐宣王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
牵牛的人回答:"准备杀了取血祭钟"。
齐宣王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到处死刑一样。"
牵牛的人问:"那就不祭钟了吗?"
齐宣王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羊来代替牛吧!"
就像孟子剖析的,齐宣王出于仁慈放了牛而用羊代替,到底是不是仁慈呢?牛没有错,养就有错吗?(齐宣王自己这时也觉得挺奇怪的,说:是诚何心哉?)
(就象书中提到的,有些人不杀生,吃素不吃荤,但是却吃豆腐做的素鸡/素鸭/素鹅。如果深究,这背后的心理动机还是有点复杂的。)
孟子说: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想想真是有道理。(不要把这句话曲解了,不是说不做家务,而是因为"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这个故事,其中还反映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老百姓并不认为齐宣王是因为不忍心看到牛害怕发抖的样子才不杀牛的,相反,老百姓认为是齐宣王吝啬,舍不得牛才换羊的(羊比牛小,没有牛值钱)。
这很有意思。这种现象,生活工作中不要太多。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